9月23日,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在重慶召開,公布了2025年大國工匠人才認定結果,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傳動件公司特級技師、制造總監龐淇文光榮入選,成為柳工首位大國工匠人才。這標志著柳工在國家級技能人才培育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。
精益求精 工程機械的“微雕匠人”
作為中共黨員、國家級技能大師,龐淇文的成長軌跡始終鐫刻著“精益求精”的匠心印記。自2011年入職柳工以來,他深耕數控加工領域,憑借勤學苦練的韌勁連續三屆蟬聯廣西數控技能大賽冠軍,更于2023年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學院獲得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士學位。“全國勞動模范”“全國技術能手”“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”“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”“廣西五一勞動獎章”“廣西工匠”……數十項榮譽見證著他對職業的極致追求。
“國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”的信念,驅動著龐淇文在關鍵技術領域不斷突破。他對近2000把數控刀具性能了如指掌,能將零件加工精度控制在0.005毫米——這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/12。2017年“龐淇文先模創新工作室”成立后,他帶領團隊攻克60余項技能難關,完成80余項成果轉化,創造經濟效益超5000萬元。在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中,他牽頭突破關鍵制造技術,攻克多款設備的試制難題,填補國內技術空白,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轉型注入動力。
“一枝獨秀不是春”,龐淇文在個人精進的同時,主動扛起技能傳承重任。他帶領團隊聚焦工程機械綠色化、智能化轉型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中國智造”使命。工作室所培育出的10余名青年骨干中,4人獲評“全國鐵路青年崗位能手”、1人獲評“廣西技術能手”等。這份“傳幫帶”的自覺,不僅延續了工匠精神,更與柳工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同頻共振。
沃土育匠 柳工深耕人才池
龐淇文榮評大國工匠人才,是柳工數十年如一日深耕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生動縮影。柳工始終將“人才”視為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,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的示范帶動作用,通過搭建多元平臺、深化合作交流、完善激勵機制等舉措系統,為像龐淇文這樣的工匠提供了從“成長”到“成才”再到“傳幫帶”的全周期支持。
柳工依托中國土方機械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中心、“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”以及柳工大學等載體開展技能培訓,與高校共建研發轉化平臺,并成立全球工匠學校、海外國際工匠學院,加強技能人才培養。同時,延展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,實施股權、分紅激勵和研發成果轉化激勵等措施,營造崇尚技能、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圍。
截至目前,柳工累計培育大國工匠1人,全國勞模7人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7人,廣西工匠4人,柳州工匠11人……雄厚的人才儲備成為企業穿越行業周期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。
據悉,2025 年大國工匠人才名單共有200人入選。大國工匠人才培育計劃旨在選拔培育在引領力、成就力、創新力、專注力、傳承力上表現卓越的工匠領軍人才,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,為支撐中國制造、中國創造培養造就一大批大國工匠、高技能人才。
未來,柳工將持續弘揚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,在“全面解決方案、全面智能化、全面國際化”戰略指引下,著力鍛造一支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,帶動廣大職工創新創造、建功立業,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貢獻柳工力量。